文章

「傘皇」邱耀威:補傘是要人念舊情

每到雨季,甫開店,已門庭若市,有主婦及大叔前來補傘。「人對舊物有感情,内藏回憶,用慣的更不想捨棄。」威哥回想,曾有女士帶著舊傘來修,因為那是對亡母的回憶,也有女士帶著新買不久的破傘,到小店買回同款的。「肯定又用錯方法開傘,大力撑爛了!」威哥感歎,雨傘不名貴,於是大家經常遺失,也不會特別珍惜:「其實 (它)可以用得很久。」小店内掛滿雨傘,威哥曾在訪問説,店內有過千把傘待修,雖然平均每天可修補20把傘,但因為要看店,頂多夠時間修7、8把。
惜用傘子,減少浪費,每有顧客到來,威哥都會耐心教授正確開傘及收傘的方法,以至每款傘子的優劣,都會清楚解釋。「直傘要指天開,忌轉傘;摺傘要震震向上推開。」威哥隨即把傘遞給顧客練習,有客人邊開邊笑說要震過「貓王」,但偶爾也撞着不受教的老街坊,威哥只好以退為進。

生隆餅家:唐餅是一代人的回憶

對於餅店接班,他說,從不強迫兒子落舖,希望他普普通通的打工,足矣。
但是,舊式唐餅店買少見少,他希望有心的唐餅師傅仔,能把這老手藝承傳。
矛盾也許只因深愛著,面對餅店,他是百感交集的,言語間又愛又恨。
他說:「以前一放低書包,就要落舖幫手,沒有童年。」
「5 、6 歲的中秋,餅舖老闆送了很多月餅給爸爸,我這才發現,鹹蛋原來咁好食,我就只吃蛋黃,把蓮蓉給爸爸。」但總也有開心的時刻。
「我喜歡揸船及游水,如果有選擇,我會做戶外工作。」
然而,當他跳出餅舖,並沒有揀戶外工作,還是選擇了相關的中式糕點,當父親及弟弟打算放棄餅店之際,他即挺身救餅店。
「到自己接手,終於明白爸爸為甚麼叫我落舖,因為請人真的好難。」
他說,以前父親忙著開工,很少理家事及孩子,但因為餅店,他們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,亦搬離了板隔房。
現在,他承接了父親的角色,還是義無反顧地繼承老店,工場、餅店兩邊忙。

五個男人一間舊茶居

傳統廣東點心貴在精巧,小店亦秉承傳統手藝,蝦餃、燒賣體形都是小巧的,一口一粒,其中皮薄餡靚的蝦餃,更是必食之選。「蝦餃皮由生粉及澄麵搓成,澄麵比例高,餃皮才會軟薄柔韌,但輾皮要較用力,有酒樓為省力而多落生粉。餡則要用靚中蝦,才能打出靚蝦膠,我們又以沙葛代替『濕毒』的筍,老人也可吃,再加入少量肥豬肉。」鮮甜爽實的蝦餃出爐,日賣百多籠。